当前位置: 气缸 >> 气缸前景 >> 热学气缸活塞问题,用这个方法稳拿分数
气缸活塞类问题,出现在选修的计算题中,这题的分值是10分(全国卷中的分数),但是有一大部分同学对这类问题拿不到满分,实在是很可惜。
这类问题普遍难度不大,但是得分率不高,主要原因有两个。
“其一,对这类实际问题很陌生,不知道该怎么将给的场景转化为物理模型进行分析;
其二,即使读懂了题目,题目中经常会给出变化过程,不知道该怎么列式子。
”02突破核心我先来说一下,解决物体问题的底层逻辑,「所有」的物理计算题,从本质上讲,都是数学的方程问题,关于这个问题,我在这篇文章有详细的讲解。
坦白了,用这个方法写物理计算题,读不懂题也能拿一半的分
所以我们先不要被题目给的实际场景绕晕,抓住我下面讲的几个核心要点,按部就班的列出式子,即可求解这类问题,姿势相当优雅。
我们来讲一下几个核心的步骤
第一步:对活塞或者气缸受力分析
注意:①一般计算题都存在气体的变化过程,则活塞或者气缸的位置会发生移动,则需要对变化前与变化后的活塞或者气缸分别列受力分析;
②如果活塞或者气缸被卡住,则不需要再列受力分析了。
第二步:对气体列理想气体状态方程
注意:①有几段封闭的气体就列几个理想气体状态方程;
②气体是否恒定P变化,可以通过第一步的受力分析得到;气体是否恒V变化,可以根据题目条件很容易得出;气体是否恒T变化,一般需要看气缸是否"绝热"或者"导热",若是"导热",就说明气缸与外界温度相同,就是恒T变化的;但是若P、V、T三者都不恒定,其实也没关系,还可以列出
恒定;
第三步:方程列完了后,联立方程求解即可(物理题计算题本质就是方程问题)。
03高考真题演练(·全国卷Ⅰ)如图,一固定的竖直汽缸由一大一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,两圆筒中各有一个活塞.已知大活塞的质量为
=
,横截面积为
=
;小活塞的质量为
=
,横截面积为
=
;两活塞用刚性轻杆连接,间距保持为
=
;汽缸外大气的压强为
=
,温度为
=
.初始时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相距
,两活塞间封闭气体的温度为
=
.现汽缸内气体温度缓慢下降,活塞缓慢下移.忽略两活塞与汽缸壁之间的摩擦,重力加速度大小
取
.求:
(1)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接触前的瞬间,汽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;
(2)缸内封闭的气体与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时,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.
方哥解析:(1)设封闭气体的的初始压强为
,大活塞接触筒底前瞬间压强为
,对大小活塞的初态受力分析有
大活塞接触筒底前再对大小活塞受力分析,发现大小活塞受力分析和初状态相同,则有
对封闭的气体列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
解得
(2)设气体最终压强为
,第二个过程对气体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
解得
方哥提炼:①第一问中活塞变化前后的受力分析相同,不用再重复写式子;②第二问中的初始状态就是第一问的末状态,第二问的末状态的活塞被"卡住了",不用再对活塞受力分析了;③式子列完了后联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果。
(·全国卷Ⅱ)如图,两气缸
、
粗细均匀,等高且内壁光滑,其下部由体积可忽略的细管连通;
的直径
是的2倍,
上端封闭,
上端与大气连通;两气缸除
顶部导热外,其余部分均绝热。两气缸中各有一厚度可忽略的绝热轻活塞
、
,活塞下方充有氮气,活塞
上方充有氧气。当大气压为
、外界和气缸内气体温度均为
℃且平衡时,活塞
离气缸顶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
,活塞
在气缸的正中央。
(1)现通过电阻丝缓慢加热氮气,当活塞
恰好升至顶部时,求氮气的温度;
(2)继续缓慢加热,使活塞
上升,当活塞
上升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
时,求氧气的压强。
方哥解析:(1)设初始状态
上方氧气压强为
,
、
中氮气压强为
,根据题中a、b活塞直径关系,可设活塞
、
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
、
,两气缸高度为
。对初始状态的活塞
、
分别受力分析有
用电阻丝缓慢加热氮气,活塞
刚升至顶部时,再对活塞
、
受力分析,发现a、b的受力关系没有变化,则可知氧气和氮气的压强还是为初始压强。可知在
上升至顶部过程中,
活塞并未发生移动。
对氮气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
其中各物理量的为别为
解得
=
(2)继续加热,活塞
开始上升,而活塞
被顶部卡死,设之后的氧气压强为
,氮气的压强为
。对再次加热后,活塞a进行受力分析有
对氧气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
其中各物理量为
(
)
解得
方哥提炼:①第一问中的活塞通过受力分析,发现变化前后气体压强不变,则a活塞必然不能移动。假若a活塞移动,那么氧气的压强必然会变化,这不符合受力分析得到的结论;②第二问中的末状态,活塞b已经"卡死",不需要对它进行受力分析了;③第二问中没有再问氮气的状态,故第二问中没有列氮气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。
(·全国卷II)如图,一竖直放置的气缸上端开口,气缸壁内有卡口
和
,
、
间距为
,
距缸底的高度为
;活塞只能在
、
间移动,其下方密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。已知活塞质量为
,面积为
,厚度可忽略;活塞和汽缸壁均绝热,不计它们之间的摩擦。开始时活塞处于静止状态,上、下方气体压强均为
,温度均为
。现用电热丝缓慢加热气缸中的气体,直至活塞刚好到达
处。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温度以及在此过程中气体对外所做的功。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。
方哥解析:活塞初始是被卡死状态,随着气缸内气体温度升高,活塞慢慢的开始要脱离
,气体会先经历一个等容变化过程,然后活塞继续向上缓慢移动,直至上升到刚好接触
,设此时气体压强为
,此时对活塞受力分析有
对气体从最初状态到上升到刚接触b整个过程,设此时气体温度为
,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
解得
在气体等容变化过程中,气体不对外做功,等压变化过程中才对外做功,则对外做功为
解得
方哥提炼:①第一问中虽然先经历了等容,再经历等压变化,但是对气体列方程没必要分成两个过程列式子,只需要列一段方程即可;②活塞初始状态是被挡住的,被卡死状态,故不需要对其受力分析,只需要对变化后的活塞受力分析即可。
(·全国卷Ⅰ)如图,容积均为
的汽缸
、
下端有细管(容积可忽略)连通,阀门
位于细管的中部,
、
的顶部各有一阀门
、
;
中有一可自由滑动的活塞(质量、体积均可忽略)。初始时,三个阀门均打开,活塞在
的底部;关闭
、
,通过
给汽缸充气,使
中气体的压强达到大气压
的3倍后关闭
。已知室温为27℃,汽缸导热。
(1)打开
,求稳定时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和压强;
(2)接着打开
,求稳定时活塞的位置;
(3)再缓慢加热汽缸内气体使其温度升高20℃,求此时活塞下方气体的压强。
方哥解析:(1)设打开
后,稳定时活塞上方气体的压强为
,体积为
,活塞下方气体的压强为
,对活塞受力分析有
由于气缸导热,两部分气体均是等温变化,对上下两部分气体分别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
解得
(2)打开
后,由于
,可知活塞会上升(假设活塞还没有上升到顶部)。设在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为
,活塞下气体压强为
,对活塞受力分析有
对活塞下方封闭的气体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
解得
明显不成立,即说明活塞其实已经上升到了气缸顶部,并且已经被顶死。
重新对活塞下方封闭的气体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
解得
(3)设加热后活塞下方气体的压强为
,气体温度从
升高到
的等容过程,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
解得
方哥提炼:主要难点在第二问上,不知道活塞是否上升到了顶部,可以采取假设,然后列式验证。
我还有其他好文,也许你感兴趣
拖垮你的不是勤奋,而是你的无用功
这么有用的物理方法,知道的太晚了
高考物理选择题独家突破技巧,选择题分数妥妥拿到手
什么是“物理思维”,这是我给你最完整的答案
不起眼的几个字,是你破解物理题的关键
“滑痕长度”,“相对位移”,“摩擦生热”:这些老是计算不清?
图像太难理解?资深物理老师深度剖析,这都不是事儿
惯性力,在非惯性系下引入惯性力,解题有奇效
电量q:在电磁感应中重构动力学与能量学底层关联
安培力与洛伦兹力,搞懂底层关系,这些问题无师自通
配速法:拆解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
欧姆定律:你对欧姆定律的理解还有这些误区
混合气体状态方程:一个方程解决充气,抽气,分装等变质量问题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