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老司机聊汽车知识#机械增压器好过涡轮增压器,因为介入转速低!相信大部分喜欢玩车的汽车爱好者都听过这句话,至于认不认同就见仁见智了;从技术角度分析确实不能说这个结论是错,但却也有放大解读的味道,严格来说机械增压器就不是“介入早”而是「全时运行」。什么是介入?这里所谓的介入是指增压器开始运转,增压器的本质是空气压缩机或压气机,开始运转就是开始压缩空气;压缩空气的目的是提高燃油的燃烧充分性,内燃机是做不到让燃油充分(%)反应的,因为做功时间太短、空气中的氧含量太低,燃烧的本质是氧化反应。所以即便是采用了增压技术以提高空气中的氧浓度,标准也只是适当提高燃烧充分程度而已,那么是不是空气氧浓度越高、燃烧就越充分呢?答案就是这样了。而介入运行的转速越早、低转速区间的燃烧充分性就越理想,说白了就是扭矩会更大,这似乎就能说明机械增压器更好了。图1:压缩前后、固定空间内的空气氧含量差异图2:正常压力(自然吸气)燃烧火焰状态与增压燃烧状态图3:机械增压器的概念增压器本身没有动力,机械增压器依靠曲轴带动运转,也就是位于“泵系”端、通过皮带与曲轴带轮连接以被动转动;这就说明了机械增压器是可以全时运转的,甚至比较落后的机械增压器在怠速时都在增压,这会提高怠速转速、导致油耗升高,因为增压器损耗了部分动力、必须提高转速才能补偿损耗的动力以保证怠速平稳。不知道有没有发现一个缺点?机械增压器的转速极限其实很低,因为决定其转速的是发动机曲轴转速!虽说增压器能放大转速但也很有限,那么结果就会是曲轴转速低、增压效果差、动力还是弱。这就是机械增压器的缺点,不能否认这种增压技术可以从起步瞬间就开始运行,但远远不能达到极限转速;装备机增的发动机的最大扭矩往往都要到转左右,能在-转区间维持,差一些诸如某虎的机增机只能在-rpm区间实现最大扭矩,转之前都是线性增长、极限不高。涡轮增压器有哪些优缺点呢?与机械增压不同,涡轮增压器的动力不是依靠曲轴,而是来自自然吸气发动机运行中必然会产生的排气;看似排量不大的发动机总会以每分钟一两千转运行,这还是低转速,四冲程机转两圈做功一次,每次做功都要排气。也就是说每分钟要排气成百上千次,在狭窄的排气歧管位置则是每分钟排出几百升的尾气,这就会形成巨大的排气压力;于是涡轮增压器就选择利用排气压力作为驱动力,在排气歧管位置引出管道并布置一组排气道的涡轮,其转速可以超过每分钟10万转,这是远超机械增压器的哦。进气道压气机的涡轮转速与废气涡轮相同,转速越高压缩空气的能力越强,空气的氧浓度也就会越高;那么燃油燃烧的充分性、转化出的热能(扭矩)自然就会更大,所以2.0T可以达到N·m、2.0S(机增)充其量只有-N·m的标准,曾经还有过1.6S的发动机,水平相比1.6T也是有很大差距的。这就是涡轮增压技术的优势,说白了就是能实现更高的转速、有效提高扭矩,扭矩提高功率马力都会提高;这种技术可以让动力更强,但是介入转速究竟会差多少呢?其实涡轮增压技术的“介入转速”也可以非常低,只要惯量足够低!——目前有发动机转速达到转、对应的排气压力就能让增压器涡轮达到最高的转速的发动机,大都是使用单涡轮双涡管技术。比如JLZQ5-1.5T,转就能达到N·m、并能持续输出到转。代步驾驶车辆的转速不就是两三千转嘛,在这个范围内能实现最大扭矩就能获得足够大的马力,相比四五千转才能达到最大扭矩的机增机,代步转速区间的体验必然会好得多。重点是不会养成频繁拉转速的驾驶习惯,油耗也会更低,至于怠速时增压器不运转倒是好事,因为能降低气缸压力与温度,这是能够有效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的。结语:机械增压器不论压缩程度、转速极限、转速曲线都要比涡轮增压器差一些,所以主流车基本都用涡轮增压技术;现在只有极少数品牌的车辆用机械增压,比如红旗和路虎等车,这些定位较高的车辆无需过于考虑油耗,但如果能换装涡轮增压也还是能实现进一步的提升。不过最佳方案还是使用PHEV技术,电机起步即可爆发最大扭矩,什么增压技术也比不上;扭矩不变、依靠转速提升功率(车速),这也会非常线性——涡轮增压发动机在扭矩不变的转速区间内也是依靠转速调整功率,所以这种发动机也是线性的,认为不线性只是习惯于自然吸气发动机羸弱的动力,把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强动力错误理解为“顿挫”而已。编辑:天和Auto-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,保留版权保护权利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
转载请注明:
http://www.aideyishus.com/lkzp/630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