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气缸 >> 气缸优势 >> 冬季原地热车的出发点是等待足量润滑,
#老司机聊汽车知识#
为何要原地热车?
老司机会说不原地热车容易熄火,这确实没错,二十多年前生产的车辆都使用化油器;在化油器的温度没有达到阈值之前,发动机会因为无法理想雾化燃油而出现怠速不稳,行驶中有可能会熄火。所以老旧车辆确实需要原地热车,包括一些非电喷的摩托车;可是这二十年多来所生产的汽车全部使用电喷系统,这是一种不受温度影响的压力喷射系统,所以从怠速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的角度分析就不用热车了。
但是长期养成的习惯还是很难改变,所以有些司机需要其他的理由来让自己继续原地热车。
于是就有了“等待足量润滑”的说法,也就是低温启动时的发动机机油流动性能差、粘度大,所以机油因为流量低而无法及时传输到需要润滑的位置;如果不原地热车的话,发动机就会出现异常磨损。
这个说法对吗?
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,这就像用水泵抽水和抽油一样,油的密度大,相同压力抽出的量就会少一些?实际不然。输出不同密度的流体,在功率不变的前提下,流量其实是不随着密度的变化而改变的,包括扬程也不会改变;不过这个前提是功率恒定,机油输送到各个位置需要的是机油泵,机油泵的功率是会随着转速变化、以及机油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,然而仍旧没有影响。
机油泵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,机械式油泵最多,其动力来自发动机的曲轴。
燃油车的发动机无法自行启动,启动发动机依靠的是“起动电机”;拧钥匙的时候是给起动电机通电,燃油车的电瓶属于“启动专用型”;通电后的起动电机会将小齿轮推到与发动机飞轮的圈齿结合,飞轮连接的是曲轴,曲轴会通过连杆连接气缸里的活塞。也就是说在启动的过程中,起动电机就会带动曲轴和机油泵运转,开始形成润滑的节点是从拧钥匙开始。
启动的过程就在形成润滑,而且压力是足够大的。
发动机在转速转以内要求泵油压力不低于3BAR,这个压力足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机油输送到各个角落;机油蹦的压力超过转之后,或机油温度达到80度以上的时候,泵油压力不能超过5BAR。这个数据的意思是发动机的转速越高则机油泵的转速越高,功率会提升,泵油压力也会提升;然而不是说低转速时的泵油压力已经足够大了嘛,再升高压力难道不会出现问题?
所以才有泄压的设计嘛,不过这并不是根本原因。
机油泵的输出量在功率不变的前提下不受机油粘度的影响,但会受到机油温度的影响。
以转作为分水岭,在机油泵以转运行的状态下,机油的温度不变则流量不变,机油的温度升高则流量降低!而且机油的温度升高还会造成机油粘度的下降。
结果会造成机油温度升高之后导致机油泵轴功率的下降,流量就会降低,所以才需要让机油泵有不同的转速,转速和压力升高之后才能让机油流量始终处于合理的范围内。
综上所述,在冷车启动发动机的时候,机油泵的流量是会达标的;而在热车之后,机油泵的流量其实还是固定标准。所以温度其实并不是影响机油流量的根本因素,只要低温的高粘度机油能有效进行润滑减磨,那么低温冷启动时的磨损程度就是可控的。
而机油在低温高粘度的状态下当然能起到有效润滑效果,否则一台发动机怕是连一个月都用不到。
机油的粘度低则流动性能差,喷射到需要润滑的位置之后,机油流失的部分就会变少,受重力影响的程度会降低;有人说发动机的材料会热胀冷缩,这个说法并没有错,但差距当然是在合理的范围内。重点在于机油的特性是“热流失快、冷流失少”,在低温高粘度时喷射润滑的部分流失少,形成的油膜质量大,可以理解为能够有效填充并进行润滑;而随着温度的不断提升导致材料膨胀,此时需要的机油量会减少,过多的机油反而会增加阻力以损耗动力,有趣的时此时的机油温度也已经升高,粘度会降低,流失的部分会增加,留有的部分和需要的标准还是匹配的。
所以设计本身已经预见了这些问题,也已经依据材料和机油的特性完美的解决了,还有什么需要担心的吗?
还是那句话,别拿自己的爱好质疑人家工程师们的专业;你剃头修脚的时候,人家工程师们也没有质疑你的手法吧。会开车不等于懂车,你的职业没有被质疑无非是不是所有人都会去从事,或者只是提供服务而不是具体的商品,仅此而已。
编辑:天和Auto-汽车科学岛
天和MCN发布,保留版权保护权利
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deyishus.com/lkgx/4932.html